西方自然观来源发展的一瞥

unhinged 发布于 8 天前 26 次阅读


西方的自然观是什么?如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?其来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及基督教的思想。我们当今搞科学的人某种意义上皆是这种思想的产物。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说,某个人的思想如亚里士多德可能是后人强加在其身上,但是更为重要的是,即使不是是其本人所提出,也并不影响,因为它确实是存在的,可以看作是集体思想的集中(例如毛泽东思想是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)。思想的演变是动态的,从古希腊的自然观至近代西方自然观,再到现代西方机械的自然观,指导着生产。
古希腊的思想密切关注思想的本源,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体。其思考聚焦于事物的本性,追寻其必然性,找到背后的规律。
包括还原的思考(这个世界是统一的,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源,最终指向某种共通的东西。正如盛开的鲜花、茂密的枝叶,终究来源于一个根),为此提出了各异的看法,是水?还是火?土?气?(离开了水这个世界的生物还能生存吗?火来自于电,能毁灭一切。任何东西在燃烧后终将归于尘土。由上述等思考去判断世界的本源),这种还原性的思考是当今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(热力学中的统计力学将宏观还原于微观粒子,其在中国自然观中仍有体现,如将万事万物还原为五行金木水火土)。通过不断的追问,找出最简单最纯粹的东西。
数学的思考也同样重要,在古希腊中非常流行重要的一个特点,事物的本质在于其数学结构,凡事皆需量化,考虑其数量、几何关系,从而把握其必然性。这种思考方式与今天的自然科学研究十分类似。
柏拉图提出理念论,必然存在某种概念,超脱于具体的物质,包容该物质的所有形态,其理想形态就存在于理念世界,现实中的存在是理念的具体化,因此我们才能谈论具体的该种物质(理想中的三角形三条线没有宽度,物理中的质点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,其没有体积质量,现实中的三角形的线必有宽度,不可能完全等于理念中的三角形,只能说它们相似)。当我们讨论其时,都是讨论理想中的该物质,它们只能在理念世界中存在、运作。其给予了西方人抽象的思想,抽象是一种简化纯化的过程,抓住需要讨论的因素,促进科学不断推进(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)。这种理念论与数学息息相关,常将数学置于理念世界中讨论。这种静止的哲学着重讨论世界的本质。
亚里士多德提出有机体的哲学,他不满足于这种静止,认为要动态看待。从而也延伸出存在的科学和演化的科学(如牛顿力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)。后者研究的难度比前者更高。这些哲学思想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世界的追问,其底色与近现代科学十分相似。
世界的本源泰勒斯认为是水,其学生更进一步发展为气,毕达哥拉斯再延申至数,世界绕着中心火运动,正是这种数学关系,体现了和谐的美。赫拉克利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“变化”,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,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。而巴门尼德认为运动和变化只是表象,真正的存在是不变的(人无法摆脱生老病死,但在这个过程中人真正不变的,之所以称之为人的究竟是什么?)。芝诺提出多个悖论,认为运动是幻象,是不可能的。理论和现实中总是存在某种张力,科学就在这种张力中前进,我们要承认存在的变化,既符合直觉,也符合世界的真实情况。我们也承认任何事物的变化其中也存在不变的东西(人在生老病死中既存在人一以贯之的东西,也存在连续变化的东西),我们才能把握这个世界,同时把控住其变与不变。受始基想法影响,德谟克里特提出原子论,原子不可再分、同质且无限多。柏拉图又提出几何论。最终到亚里士多德提出有机论,世界是变化的,包括本体、性质、数量、地点的变化,其变化需指出质料因等。这种动态的思想和静态的思想,从而产生的存在和演化的科学,二者为近代的自然科学提供基本模型,两种思考方式皆不可或缺。
犹太教构造了宇宙的图示,上帝创造了天和地,即今天的自然界,也创造了动物、植物、人,使人管理动植物。认为人的地位是高于动植物,自然界是人要看护的对象。这个图像包括之高无上的上帝、需要人管理的自然界及照上帝模样创造的人。是一种三元架构,地位由上帝、人、自然以此降低,这种结构是一种三角关系。这种图示将人的地位拔高,赋予了人特殊的责任、权利和义务(与中国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相悖)。认为人需要管理、研究自然界,从中体悟上帝的美,一切归置于上帝。带给西方人新的思考世界的方式,这种架构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提供了重要的影响(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科学的起点就是玄学)。
该思想驳斥了万物有灵论,坚信“一神论”,只有上帝存在,一切是上帝的意志,上帝创造自然,二者是对象化的关系,人的优越性来自于上帝赋予的理性,贬低了自然,强化了人的地位,有权管理统治支配万物,人与自然也是对象化的关系。人被要求体悟上帝,学习知识,研究自然
似乎这种架构能刺激自然科学的发展,但中世纪科学并没有得到发展,中世纪庄园式的固化生活及古希腊思想的埋没隐藏,与阿拉伯人的掠夺古希腊文献的遗失也有关,再到文艺复兴时期时对古希腊文献的挖掘才有所抬头,只有宗教的压迫发展不了科学。古希腊的自然观和基督教新教改革之后的基因重组,形成机械自然观,为近现代科学自然观奠定了基础,有了跨步式前进。
近代自然观将自然图像化和机械化,自然是一种机器,是上帝创造的作品,人有权支配这个有数学结构的自然,作为其看护者和驾驭者,采用还原论的方法去研究它。基督教的思想提供了动力,古希腊的思想提供了思维方式和方法论。这种架构至今也体现在当今自然科学研究中。
其中培根认为需要在技术手段下折磨自然,不能听凭他自行其是,自然而为,才可抓取其内在规律。压榨自然得到力量,再用力量改造自然。近代的科学不是为科学而科学,而是为技术服务,为改造自然服务。也行我们不相信上帝,有另一套驱动力,但我们的研究方式仍有古希腊思想的影响。但这套机械的自然观不能止步不前,同样亟待更新,解决当下出现的问题(大规模杀伤核武器,量子力学等问题,自然环境的破坏)。

  • alipay_img
  • wechat_img
此作者没有提供个人介绍
最后更新于 2025-10-15